佛教经文 佛教经文唱出来的说唱音乐
佛教经文佛教经文唱出来的说唱音乐,心经能为人开启智慧。往生咒用以超度。消灾吉祥神咒,所以再。解结咒可以解除人与人的怨结。七佛灭罪真言可以求菩萨来帮我们消除罪孽。多念大悲咒可以使身体健康,远离疾病。
佛教经文大全百度云
这就太多了!唐僧穷其一生也只翻译了不到他取回来的佛经的1/10,想在这里列举出来,那就太多了。
根据我在寺院的经验,学佛入门,念的经书是有指定的。先从《劝发菩提心文》开始入门,再从《心经》打造基础知识,心经只有260字,言简意赅而又博大精深,然后是《十善业道经》、《八大人觉经》、《佛说优婆塞戒相经》、《吉祥经》,这些是基础,然后再去念《大悲咒》、《杂阿含经》、《金刚经》、《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观音普门品》、《楞严经》等等,渐渐的就有收获了。实际上,按照师父所说的,佛经博大精深,哪怕一生只读一部经书都受用无穷了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佛经分为三藏十二部,从以下解释你就知道,其没有定数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具体来说,「三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是「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它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罗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三藏」中的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即指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能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
在《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中举出了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
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
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
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
四、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
五、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
六、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
七、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
八、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
九、为通达法及义,故设立阿毗昙。
在《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恚,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的先后次第,尚无定论,若就三藏结集的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
在诸宗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
「十二部」是佛所说的法,按照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即:
一、契经,音译修多罗,即契于理契于机之佛教经典,又作长行。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之教说,即一般所说之经。
二、应颂,与契经相应,即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之教法,故亦称重颂。这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文句字数有定,与古诗相似,这是从梵文、巴利文沿袭而来的文体,一般称为偈颂。从内容上看,都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故称应颂或重颂。应者,「顺应长行」;重者,「重宣其义」。
三、记?,又作授记。本为教义之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众弟子之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记。通俗地说就是经典中所记载的佛陀明确告诉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经文。据《璎珞经》讲有八种授记,《法华经》第六品专名「授记品」。
四、讽颂,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颂来记载佛陀之教说。与应颂不同者,应颂是重述长行文中之义,此则以颂文颂出教义,故称孤起。也就是不依前面长行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五、自说,佛陀未待他人问法或者无请问佛法者,而佛自行开示教说的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我们知道,佛陀说法,多是弟子先请问,佛再作答,于一问一答中深入开来。而自说一体,是指弟子们不知提问,而佛从大事因缘出发,认为教义重大,即便无人求法请问,也要主动开示众生。
六、因缘,记载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之因缘,如诸经之序品。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因缘是有关该经在甚么情况下,为解决甚么问题,对甚么人而说的等等记述,属于交代背景、主题、性质、目的等内容。
七、譬喻,佛说种种譬喻以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八、本事,载本生谭以外之佛陀与弟子前生之行谊。也就是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有关佛讲述某菩萨或弟子过去几生几世所作所为的种种因缘事业,此类即称为本事经,如《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品」即是其例。
九、本生,记载佛陀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如《佛本生经》中就讲述了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为鹿、为鹰等动物舍己度化众生的故事。
十、方广,字面意思是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的经文。宽泛点说,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凡属宣讲菩萨道的教理,弘扬菩萨行的法门,均属方广,是为教化大乘菩萨的大乘经典的通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对于方广经典,《菩萨地持经》卷三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希法,又作未曾有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希有之事。此是形容佛在说法中显现出来的种种神力、吉祥、瑞相的经文。之所以称名「未曾有」,是因为这些瑞相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来未曾有的境界,众弟子同声赞叹:「未曾有」而得名。如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论议,记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论议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即「以理论议,明辩法相。」如佛为声闻乘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理。在文体上显示为「一问一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
此十二部,大小乘共通。然而诸经中有人称惟方广为大乘独有之经;有人认为除记?、自说、方广外,其余九部皆属小乘经;也有人认为除因缘、譬喻、论议外,其余九部皆属大乘经;或有人以为譬喻、本生、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又有以为除自说、譬喻、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惟九部与十二部二种分类中,九部之说法较为古老,但却较有力。上所谓九部经,又作九分教、九部法。又此十二部究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种藏中,古往今来亦有不同的说法。
为了方便后人记忆这十二部经的名称,古人将十二部经编成了一首偈颂: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详如大论三十三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广义说为三藏十二部。三藏,系指经(定学)、律(戒学)、论(慧学)。
十二部,“部”为种类之意,依佛说法的??述和形式而分成十二类。包括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
狭义说“经”,指契经,即佛所说的教法。
一、依《缘山三大藏目录》
1) 大乘经,并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重译,单译。宋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五卷)、元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高丽藏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
2) 小乘经,阿含单译。总计宋元两藏各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卷)、高丽藏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四卷)。
二、依缩版大藏经目录,大乘经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五部,合计四百五十部(二千二百九十一卷);小乘经三百二十一部(七百七十八卷);别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九百三十一卷)。但秘密部中,含不属於经者。
此外有阙经,伪经,疑经及未度之经。又有非佛所说,而亦称为经者。如法句经,坐禅三昧经,修行道地经,杂譬喻经,百喻经等是也。通彼经律论三藏,而称为大藏经或一切经者。
因此,狭义之契经(不含口述),迄今已译且见於文字者,大小乘共约八百部,另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含不属於经者)。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何谓三藏十二部?
“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开示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一)长行部: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
(二)重颂部:用偈颂方式重复地再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
(三)授记部:佛给菩萨授记的,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有多长,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了。
(四)孤起部:孤单独立的偈颂,与前文不相连,而且与后面的经文也没有关系。
(五)自说部: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佛不问自说。
(六)因缘部: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七)譬喻部: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八)本事部:说佛、菩萨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九)本生部:说佛、菩萨今生弘法利生的事迹。
(十)方广部: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十一)未曾有部: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十二)论议部: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记录。今将三藏十二部简单介绍,教你们先有个印象,希望你们大家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教经文大全百度云
这就太多了!唐僧穷其一生也只翻译了不到他取回来的佛经的1/10,想在这里列举出来,那就太多了。
根据我在寺院的经验,学佛入门,念的经书是有指定的。先从《劝发菩提心文》开始入门,再从《心经》打造基础知识,心经只有260字,言简意赅而又博大精深,然后是《十善业道经》、《八大人觉经》、《佛说优婆塞戒相经》、《吉祥经》,这些是基础,然后再去念《大悲咒》、《杂阿含经》、《金刚经》、《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观音普门品》、《楞严经》等等,渐渐的就有收获了。实际上,按照师父所说的,佛经博大精深,哪怕一生只读一部经书都受用无穷了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佛经分为三藏十二部,从以下解释你就知道,其没有定数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具体来说,「三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是「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它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罗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三藏」中的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即指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能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
在《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中举出了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
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
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
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
四、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
五、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
六、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
七、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
八、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
九、为通达法及义,故设立阿毗昙。
在《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恚,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的先后次第,尚无定论,若就三藏结集的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
在诸宗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
「十二部」是佛所说的法,按照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即:
一、契经,音译修多罗,即契于理契于机之佛教经典,又作长行。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之教说,即一般所说之经。
二、应颂,与契经相应,即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之教法,故亦称重颂。这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文句字数有定,与古诗相似,这是从梵文、巴利文沿袭而来的文体,一般称为偈颂。从内容上看,都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故称应颂或重颂。应者,「顺应长行」;重者,「重宣其义」。
三、记?,又作授记。本为教义之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众弟子之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记。通俗地说就是经典中所记载的佛陀明确告诉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经文。据《璎珞经》讲有八种授记,《法华经》第六品专名「授记品」。
四、讽颂,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颂来记载佛陀之教说。与应颂不同者,应颂是重述长行文中之义,此则以颂文颂出教义,故称孤起。也就是不依前面长行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五、自说,佛陀未待他人问法或者无请问佛法者,而佛自行开示教说的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我们知道,佛陀说法,多是弟子先请问,佛再作答,于一问一答中深入开来。而自说一体,是指弟子们不知提问,而佛从大事因缘出发,认为教义重大,即便无人求法请问,也要主动开示众生。
六、因缘,记载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之因缘,如诸经之序品。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因缘是有关该经在甚么情况下,为解决甚么问题,对甚么人而说的等等记述,属于交代背景、主题、性质、目的等内容。
七、譬喻,佛说种种譬喻以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八、本事,载本生谭以外之佛陀与弟子前生之行谊。也就是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有关佛讲述某菩萨或弟子过去几生几世所作所为的种种因缘事业,此类即称为本事经,如《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品」即是其例。
九、本生,记载佛陀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如《佛本生经》中就讲述了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为鹿、为鹰等动物舍己度化众生的故事。
十、方广,字面意思是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的经文。宽泛点说,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凡属宣讲菩萨道的教理,弘扬菩萨行的法门,均属方广,是为教化大乘菩萨的大乘经典的通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对于方广经典,《菩萨地持经》卷三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希法,又作未曾有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希有之事。此是形容佛在说法中显现出来的种种神力、吉祥、瑞相的经文。之所以称名「未曾有」,是因为这些瑞相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来未曾有的境界,众弟子同声赞叹:「未曾有」而得名。如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论议,记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论议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即「以理论议,明辩法相。」如佛为声闻乘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理。在文体上显示为「一问一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
此十二部,大小乘共通。然而诸经中有人称惟方广为大乘独有之经;有人认为除记?、自说、方广外,其余九部皆属小乘经;也有人认为除因缘、譬喻、论议外,其余九部皆属大乘经;或有人以为譬喻、本生、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又有以为除自说、譬喻、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惟九部与十二部二种分类中,九部之说法较为古老,但却较有力。上所谓九部经,又作九分教、九部法。又此十二部究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种藏中,古往今来亦有不同的说法。
为了方便后人记忆这十二部经的名称,古人将十二部经编成了一首偈颂: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详如大论三十三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广义说为三藏十二部。三藏,系指经(定学)、律(戒学)、论(慧学)。
十二部,“部”为种类之意,依佛说法的??述和形式而分成十二类。包括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
狭义说“经”,指契经,即佛所说的教法。
一、依《缘山三大藏目录》
1) 大乘经,并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重译,单译。宋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五卷)、元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高丽藏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
2) 小乘经,阿含单译。总计宋元两藏各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卷)、高丽藏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四卷)。
二、依缩版大藏经目录,大乘经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五部,合计四百五十部(二千二百九十一卷);小乘经三百二十一部(七百七十八卷);别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九百三十一卷)。但秘密部中,含不属於经者。
此外有阙经,伪经,疑经及未度之经。又有非佛所说,而亦称为经者。如法句经,坐禅三昧经,修行道地经,杂譬喻经,百喻经等是也。通彼经律论三藏,而称为大藏经或一切经者。
因此,狭义之契经(不含口述),迄今已译且见於文字者,大小乘共约八百部,另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含不属於经者)。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何谓三藏十二部?
“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开示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一)长行部: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
(二)重颂部:用偈颂方式重复地再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
(三)授记部:佛给菩萨授记的,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有多长,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了。
(四)孤起部:孤单独立的偈颂,与前文不相连,而且与后面的经文也没有关系。
(五)自说部: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佛不问自说。
(六)因缘部: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七)譬喻部: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八)本事部:说佛、菩萨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九)本生部:说佛、菩萨今生弘法利生的事迹。
(十)方广部: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十一)未曾有部: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十二)论议部: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记录。今将三藏十二部简单介绍,教你们先有个印象,希望你们大家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教经文大全百度云
这就太多了!唐僧穷其一生也只翻译了不到他取回来的佛经的1/10,想在这里列举出来,那就太多了。
根据我在寺院的经验,学佛入门,念的经书是有指定的。先从《劝发菩提心文》开始入门,再从《心经》打造基础知识,心经只有260字,言简意赅而又博大精深,然后是《十善业道经》、《八大人觉经》、《佛说优婆塞戒相经》、《吉祥经》,这些是基础,然后再去念《大悲咒》、《杂阿含经》、《金刚经》、《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观音普门品》、《楞严经》等等,渐渐的就有收获了。实际上,按照师父所说的,佛经博大精深,哪怕一生只读一部经书都受用无穷了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佛经分为三藏十二部,从以下解释你就知道,其没有定数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具体来说,「三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是「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它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罗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三藏」中的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即指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能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
在《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中举出了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
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
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
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
四、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
五、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
六、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
七、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
八、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
九、为通达法及义,故设立阿毗昙。
在《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恚,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的先后次第,尚无定论,若就三藏结集的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
在诸宗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
「十二部」是佛所说的法,按照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即:
一、契经,音译修多罗,即契于理契于机之佛教经典,又作长行。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之教说,即一般所说之经。
二、应颂,与契经相应,即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之教法,故亦称重颂。这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文句字数有定,与古诗相似,这是从梵文、巴利文沿袭而来的文体,一般称为偈颂。从内容上看,都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故称应颂或重颂。应者,「顺应长行」;重者,「重宣其义」。
三、记?,又作授记。本为教义之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众弟子之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记。通俗地说就是经典中所记载的佛陀明确告诉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经文。据《璎珞经》讲有八种授记,《法华经》第六品专名「授记品」。
四、讽颂,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颂来记载佛陀之教说。与应颂不同者,应颂是重述长行文中之义,此则以颂文颂出教义,故称孤起。也就是不依前面长行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五、自说,佛陀未待他人问法或者无请问佛法者,而佛自行开示教说的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我们知道,佛陀说法,多是弟子先请问,佛再作答,于一问一答中深入开来。而自说一体,是指弟子们不知提问,而佛从大事因缘出发,认为教义重大,即便无人求法请问,也要主动开示众生。
六、因缘,记载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之因缘,如诸经之序品。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因缘是有关该经在甚么情况下,为解决甚么问题,对甚么人而说的等等记述,属于交代背景、主题、性质、目的等内容。
七、譬喻,佛说种种譬喻以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八、本事,载本生谭以外之佛陀与弟子前生之行谊。也就是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有关佛讲述某菩萨或弟子过去几生几世所作所为的种种因缘事业,此类即称为本事经,如《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品」即是其例。
九、本生,记载佛陀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如《佛本生经》中就讲述了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为鹿、为鹰等动物舍己度化众生的故事。
十、方广,字面意思是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的经文。宽泛点说,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凡属宣讲菩萨道的教理,弘扬菩萨行的法门,均属方广,是为教化大乘菩萨的大乘经典的通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对于方广经典,《菩萨地持经》卷三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希法,又作未曾有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希有之事。此是形容佛在说法中显现出来的种种神力、吉祥、瑞相的经文。之所以称名「未曾有」,是因为这些瑞相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来未曾有的境界,众弟子同声赞叹:「未曾有」而得名。如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论议,记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论议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即「以理论议,明辩法相。」如佛为声闻乘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理。在文体上显示为「一问一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
此十二部,大小乘共通。然而诸经中有人称惟方广为大乘独有之经;有人认为除记?、自说、方广外,其余九部皆属小乘经;也有人认为除因缘、譬喻、论议外,其余九部皆属大乘经;或有人以为譬喻、本生、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又有以为除自说、譬喻、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惟九部与十二部二种分类中,九部之说法较为古老,但却较有力。上所谓九部经,又作九分教、九部法。又此十二部究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种藏中,古往今来亦有不同的说法。
为了方便后人记忆这十二部经的名称,古人将十二部经编成了一首偈颂: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详如大论三十三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广义说为三藏十二部。三藏,系指经(定学)、律(戒学)、论(慧学)。
十二部,“部”为种类之意,依佛说法的??述和形式而分成十二类。包括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
狭义说“经”,指契经,即佛所说的教法。
一、依《缘山三大藏目录》
1) 大乘经,并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重译,单译。宋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五卷)、元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高丽藏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
2) 小乘经,阿含单译。总计宋元两藏各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卷)、高丽藏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四卷)。
二、依缩版大藏经目录,大乘经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五部,合计四百五十部(二千二百九十一卷);小乘经三百二十一部(七百七十八卷);别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九百三十一卷)。但秘密部中,含不属於经者。
此外有阙经,伪经,疑经及未度之经。又有非佛所说,而亦称为经者。如法句经,坐禅三昧经,修行道地经,杂譬喻经,百喻经等是也。通彼经律论三藏,而称为大藏经或一切经者。
因此,狭义之契经(不含口述),迄今已译且见於文字者,大小乘共约八百部,另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含不属於经者)。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何谓三藏十二部?
“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开示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一)长行部: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
(二)重颂部:用偈颂方式重复地再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
(三)授记部:佛给菩萨授记的,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有多长,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了。
(四)孤起部:孤单独立的偈颂,与前文不相连,而且与后面的经文也没有关系。
(五)自说部: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佛不问自说。
(六)因缘部: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七)譬喻部: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八)本事部:说佛、菩萨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九)本生部:说佛、菩萨今生弘法利生的事迹。
(十)方广部: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十一)未曾有部: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十二)论议部: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记录。今将三藏十二部简单介绍,教你们先有个印象,希望你们大家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教经文大全百度云
这就太多了!唐僧穷其一生也只翻译了不到他取回来的佛经的1/10,想在这里列举出来,那就太多了。
根据我在寺院的经验,学佛入门,念的经书是有指定的。先从《劝发菩提心文》开始入门,再从《心经》打造基础知识,心经只有260字,言简意赅而又博大精深,然后是《十善业道经》、《八大人觉经》、《佛说优婆塞戒相经》、《吉祥经》,这些是基础,然后再去念《大悲咒》、《杂阿含经》、《金刚经》、《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观音普门品》、《楞严经》等等,渐渐的就有收获了。实际上,按照师父所说的,佛经博大精深,哪怕一生只读一部经书都受用无穷了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佛经分为三藏十二部,从以下解释你就知道,其没有定数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具体来说,「三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是「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它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罗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三藏」中的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即指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能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
在《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中举出了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
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
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
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
四、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
五、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
六、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
七、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
八、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
九、为通达法及义,故设立阿毗昙。
在《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恚,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的先后次第,尚无定论,若就三藏结集的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
在诸宗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
「十二部」是佛所说的法,按照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即:
一、契经,音译修多罗,即契于理契于机之佛教经典,又作长行。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之教说,即一般所说之经。
二、应颂,与契经相应,即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之教法,故亦称重颂。这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文句字数有定,与古诗相似,这是从梵文、巴利文沿袭而来的文体,一般称为偈颂。从内容上看,都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故称应颂或重颂。应者,「顺应长行」;重者,「重宣其义」。
三、记?,又作授记。本为教义之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众弟子之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记。通俗地说就是经典中所记载的佛陀明确告诉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经文。据《璎珞经》讲有八种授记,《法华经》第六品专名「授记品」。
四、讽颂,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颂来记载佛陀之教说。与应颂不同者,应颂是重述长行文中之义,此则以颂文颂出教义,故称孤起。也就是不依前面长行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五、自说,佛陀未待他人问法或者无请问佛法者,而佛自行开示教说的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我们知道,佛陀说法,多是弟子先请问,佛再作答,于一问一答中深入开来。而自说一体,是指弟子们不知提问,而佛从大事因缘出发,认为教义重大,即便无人求法请问,也要主动开示众生。
六、因缘,记载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之因缘,如诸经之序品。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因缘是有关该经在甚么情况下,为解决甚么问题,对甚么人而说的等等记述,属于交代背景、主题、性质、目的等内容。
七、譬喻,佛说种种譬喻以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八、本事,载本生谭以外之佛陀与弟子前生之行谊。也就是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有关佛讲述某菩萨或弟子过去几生几世所作所为的种种因缘事业,此类即称为本事经,如《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品」即是其例。
九、本生,记载佛陀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如《佛本生经》中就讲述了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为鹿、为鹰等动物舍己度化众生的故事。
十、方广,字面意思是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的经文。宽泛点说,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凡属宣讲菩萨道的教理,弘扬菩萨行的法门,均属方广,是为教化大乘菩萨的大乘经典的通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对于方广经典,《菩萨地持经》卷三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希法,又作未曾有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希有之事。此是形容佛在说法中显现出来的种种神力、吉祥、瑞相的经文。之所以称名「未曾有」,是因为这些瑞相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来未曾有的境界,众弟子同声赞叹:「未曾有」而得名。如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论议,记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论议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即「以理论议,明辩法相。」如佛为声闻乘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理。在文体上显示为「一问一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
此十二部,大小乘共通。然而诸经中有人称惟方广为大乘独有之经;有人认为除记?、自说、方广外,其余九部皆属小乘经;也有人认为除因缘、譬喻、论议外,其余九部皆属大乘经;或有人以为譬喻、本生、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又有以为除自说、譬喻、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惟九部与十二部二种分类中,九部之说法较为古老,但却较有力。上所谓九部经,又作九分教、九部法。又此十二部究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种藏中,古往今来亦有不同的说法。
为了方便后人记忆这十二部经的名称,古人将十二部经编成了一首偈颂: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详如大论三十三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广义说为三藏十二部。三藏,系指经(定学)、律(戒学)、论(慧学)。
十二部,“部”为种类之意,依佛说法的??述和形式而分成十二类。包括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
狭义说“经”,指契经,即佛所说的教法。
一、依《缘山三大藏目录》
1) 大乘经,并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重译,单译。宋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五卷)、元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高丽藏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
2) 小乘经,阿含单译。总计宋元两藏各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卷)、高丽藏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四卷)。
二、依缩版大藏经目录,大乘经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五部,合计四百五十部(二千二百九十一卷);小乘经三百二十一部(七百七十八卷);别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九百三十一卷)。但秘密部中,含不属於经者。
此外有阙经,伪经,疑经及未度之经。又有非佛所说,而亦称为经者。如法句经,坐禅三昧经,修行道地经,杂譬喻经,百喻经等是也。通彼经律论三藏,而称为大藏经或一切经者。
因此,狭义之契经(不含口述),迄今已译且见於文字者,大小乘共约八百部,另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含不属於经者)。
佛教经文总共有多少部经文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何谓三藏十二部?
“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开示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一)长行部: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
(二)重颂部:用偈颂方式重复地再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
(三)授记部:佛给菩萨授记的,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有多长,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了。
(四)孤起部:孤单独立的偈颂,与前文不相连,而且与后面的经文也没有关系。
(五)自说部: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佛不问自说。
(六)因缘部: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七)譬喻部: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八)本事部:说佛、菩萨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九)本生部:说佛、菩萨今生弘法利生的事迹。
(十)方广部: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十一)未曾有部: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十二)论议部: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记录。今将三藏十二部简单介绍,教你们先有个印象,希望你们大家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最新文章
- 72属鼠每月运势女
- 属狗的哪年出生的 属狗的都是哪年出生的
- 属牛的几月出生好,属牛出生时辰命运最好2023年生肖运势大(属牛几日出生最好)
- 属马是那年出生的(马年到现在是多少年了)
- 冲太岁要注意什么
- 属龙人的贵人属相 属龙的人适合做什么生意
- 属狗本命佛是什么 属狗人的本命佛是什么佛
- 属鸡的女人花心吗(属鸡的女人容易变心吗)
- 十有八九打一生肖 十有七八打一生肖
- 属猪的五行属什么(1983年属猪的是什么命五行属什么)
- 哥哥属龙妹妹属鸡 当属龙遇到属鸡的人
- 属鸡子时出生的人与兔相克吗
- 男属羊女属马生什么宝宝好
- 天蝎下周运势查询(天蝎座下个星期的运势)
- 生肖龙配对鼠姻缘(生肖鼠配对姻缘)
- 属虎男属鸡女配吗(98年属虎女和93年属鸡男配吗)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文章推荐